伊湘站到老船长身边,并肩往远处看去。
“新宇航时代的开始,不仅仅在于人类在肉体上离开地球,更重要的是以宇宙的尺度和方法来看待宇宙。不要仅仅局限于眼睛所看到的。星空中有很多东西,放眼天空,不外是星球,星系,气体,尘埃,还有无数射线、能量潮汐、思维波动。所有的存在都可以表现为能量的形式,只是形式差异。不过这些更多的还在研究阶段,不是我们的重点。咱们今天只简单说一下大的天体。
看到那些灿烂的星星了吗?实际上,没有两颗星球的完全一样的,就像古人们常说的,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
肉眼最直观的就是星星的亮度。有的星球燃烧自己,发光发热的,我们称它们为恒星;仅仅反光,自身不发光的,一般围绕恒星运转,我们叫他们行星。只有行星上有智慧生命,但不是所有的行星上都有生命。恒星带着自己的行星组成星系,彼此吸引,组成更大的星系。
实际上,在宇宙中还有许多地方,隐藏着密度非常高的星体,它们叫做黑洞,你看不见它,只能感受到它产生的引力。一种说法是,恒星在寿命终结时,会发生剧烈变化,它经历了红巨星或是白矮星,最后冤死塌陷,引起周围空间的扭曲,最终形成黑洞。
还有一种物质叫暗能量,它甚至不能被称为物质,只是更高维度宇宙中的大质量物体,在我们的四维空间里形成的投影,暗能量聚集的地方空空如也,那里没有任何东西,但空间会在这种投影效果下弯曲,从而产生引力。”
“而按照另外一种划分方法,看不到的宇宙,主要由冷和热两种暗物质组成,前者占宇宙质量的69%,后者占30%,而我们眼睛看到的,主要是固体物质,只占1-2%,其他的都是上不能被肉眼看到的。但就是在这1%的星球上,诞生了最璀璨的人类文明。”
伊湘道:“这个我知道,不过,这些不都是理论么?”
“是的,这只是前言理论,但是,人类的文明,不就是在证明理论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吗?”
伊湘点头。
船长接着说道:“银河系中有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他们全是炙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高达2000到30000度甚至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恒星上显然不可能有任何生命存在,当然更谈不上人了。宇宙间只有在那些不发光、有固体表面的行星上,人才有可能生存。
不过并不是行星都能有人类生存。首先要看他的恒星是不是很稳定,恒星不能是个暴脾气,时不时来个爆发;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辐射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只有类似太阳那样稳定的恒星才有可能携带诞生具有智慧生命的可能的行星。
不过,宇宙实在太大了,尽管条件这样苛刻,限制这样严格,但在银河系中具有合乎住人条件的太阳型恒星还是可能有百万个之多的,没准其中就应该有些行星存在文明。人类一直在渴望着走出地球摇篮,寻找其他人类文明。就是在这种渴望的驱动下,经过一代代人不懈奋斗,才有了宇宙航行时代,有了发现的三大星系,及后来的几十个可移居的星球。人类第一次在星际中有了自己的家园。
遗憾的是,人类一直没有发现类似人类的文明。唯一和我们发生了接触的萨玛文明,是一种机械类的文明,双方对能量和金属的共同需求,造成了无可调和的矛盾。为了种族的生存延续,人类必须战斗下去!”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