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0章 东禅,断骨增高(2 / 2)温茶米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渡口处除了渔夫和租船的游客,还会有专门的摆渡人,送人过河。

此处的摆渡人,虽说头戴斗笠,却穿一身灰色僧衣,明显是个和尚。

岸边等着过河的百姓,只要一个小铜板,就能上他的木筏。

和尚手中的长竹竿,向岸边一撑,足足载了十个成年男女,其中还有妇人抱着孩子的沉重木筏,就稳稳当当的在水上滑行。

小船和木筏一来一去,相隔最近的时候,那和尚对着许奔微笑点头致意。

许奔眉梢一动,定睛看去。

只见那和尚在水面上每遇到一艘小船,总跟撑船摇浆的点头微笑。

看来,只是同行之间打个招呼而已,并非许奔这身新换的伪装有什么破绽。

他被追杀半年,也是有些杯弓蛇影了。

数十年前,南少林弟子已多,除了俗家弟子,便是僧人也常在外行走。

当时复兴南少林的那位方丈已老,曾告诫门下僧人,除了学佛种田修身之外,只做三种行当,便是撑船、打铁、磨豆腐。

人说世上三大苦,就是这三种行当。

撑船之人整日操劳,挣钱又少,打铁既累还热,磨豆腐卖钱的人家往往要日日早起,推动石磨,能有只驴子便是大半家当。

但这是对普通百姓而言。

作为武林中人的和尚们,真把这些事情做开了,才又一次证明那位方丈的远见。

在大明时局日益动荡后,南少林铁匠,打造农具的比例就日益减少,反而是和尚们手里出产的雪镔铁戒刀,成为南方武林一绝。

磨豆腐也从单纯的卖豆腐,演变出全套素斋席面,声名远扬,那些达官贵人,武林大豪,常常不惜重金,来一尝少林高僧的手艺。

只有撑船这件事,似乎还没有得到太丰厚的回报。

但其实,南少林如今在民间的影响力,大部分都来源于这些分布在水道间的摆渡人。

他们既然是和尚,当然在百姓的心目中,就不只是能用来摆渡。

谁家办白事了,请这么一个和尚走一趟,总比草席一卷,哭上几天直接送到坟地里,更有面子。

小孩子出生了,请和尚帮忙看看,念点祈福的经文,那也很好。

老百姓对于南少林最深切的印象,就来源于这些摆渡僧。

他们不会知道,南少林其他人是什么样子。

但他们知道,这些摆渡和尚收钱又不贵,且真能办事,那就是好和尚。

“这僧人还挺和善。”

许奔对楚天舒低声感慨,“当年有一群南少林僧人,去火神沟交流冶金锻造之术,大多性情粗蛮,也颇为高傲。”

“因许多帮派从他们那里购买戒刀,就生怕火神沟出产的枪头、短剑,抢了他们的生意。”

许志成说道:“我也记得,他们那回还带了官府的人,上门的本意就是圈定一块地盘,只许我们在那里面卖东西,不许过界。”

楚天舒一笑:“呵,你们火神沟,又卖枪剑,又卖火药,路子也挺野的,就这么忍了?”

“南少林毕竟势大呀。”

许奔说道,“这件事当时拉扯许久,也没有结果。”

“不过后来,东南越来越乱,开始有倭寇豪族,大批给沿海帮派贩卖倭刀。”

“中原的流云府,又把关外的弯刀也转售到东南,南少林的生意受到不小的冲击,忙着抵御那两种刀具去了。”

许奔稍一犹豫。

“恩公莫非准备把这套火神秘诀分享给南少林吗?”

“毕竟是一群和尚,纵然他们习惯于制造兵器,恐怕也没有大规模制造火铳的胆子吧。”

“而且他们虽在生意上跟倭寇方面多有争端,对于抗倭之事,却仍未有过什么决心。”

火神沟以前研究火铳,出产规模也不大,还主要是供给当地官府的。

但要对付东南倭患,改良火铳的规模如果不大,那就没有足够效果了。

许志成说道:“就算南少林有胆子,他们全寺和尚,也就那么些人手吧?”

“你忘了他们的俗家弟子了。”

楚天舒说道,“南少林复兴百年,说是复兴,其实也几乎是从头再创基业。”

“这样也有好处,从他们那里出来的俗家弟子,很多甚至是在同一个师父门下听讲,到了江湖上也经常联络,可比谱系繁杂的嵩山少林团结得多。”

南少林是靠农禅清规的名声当招牌,也不得不维护这块招牌。

他们是佛门禅宗,天然跟其他教派有竞争,他们是武林中人,自然受当地帮派排挤,他们是少林分支,还要受嵩山少林虎视眈眈。

体量半大不大,站的不够高,身边威胁又够近。

他们在壮大中腐化的速度,就已经算是慢的了。

“矮子里面拔高个嘛。”

楚天舒思索道,“再看看,凭我的手段,能不能给他们来一个断骨增高。”

许志成不太明白,刚才还在说少林,怎么突然说到什么增高。

他不禁问道:“打断骨头还能增高,那是什么武功?”

“那是一种医术,最初是为了治疗在战争中断骨的伤者,却意外发现,断骨痊愈后,腿还变长了。”

楚天舒露出了笑容,“这是一种很危险,很有挑战性的医术,自然也不会随便用来给人增加身高。”

“它真正的用途,是用来治疗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的畸形残疾。”

(本章完)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